type
status
date
slug
summary
tags
category
icon
password
本文分析本人从懵懵懂懂买了个云服务器一直到现在为止,网站部署方面所经历的升级
适合为那些还没开始或者刚刚开始,迷茫的朋友们,稍微指一下路。
无域名时期
刚买了一个云服务器,在里面安装了tomcat,将自己的项目打包传上去之后,就能通过IP[+端口]访问了,那个时候对于tomcat配置,最多只会改改端口号而已,因为也不太会写应用,所以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就够了,没有去买域名。
买域名啦
拥有了自己的域名之后,高高兴兴将域名解析到服务器,结果发现居然要备案!备案虽然现在已经很简单了,但是对于新手而言还是很麻烦的欸,第一次备案前前后后花了1个多月的时间完成啦。
不同域名对应不同tomcat应用
总不能一个域名下的所有三级域名都对应一个网页吧?所以在刚开始我是通过tomcat自身的server.xml中配置不同的host来区分不同应用的,比如如下这样:
效果就是访问
yionr.cloud
时会指向ROOT
应用,访问upload.yionr.cloud
时会指向upload
应用。如果需要更多的话直接复制粘贴改name
,改docBase
就行了。将http访问变成https(失败)
每次访问http页面,chrome地址栏左边就会有一个
不安全
的字样,看着很难受,而且https逼格多高呀!所以就研究了这个。首先要买一张ssl证书,这个阿里云有一个免费的ssl证书可以买,买了之后将证书绑定到一个域名上,接下来就可以开始服务器端的配置了。和上面一样,在那个时候,是通过纯tomcat实现的。主要依据阿里云官方文档辅以个别博文做出来的,中间重启了tomcat n多次,很痛苦!然鹅,从最终效果而言,我是很不满意的,因为一个tomcat,只能用一张证书,部署给一个(三级)域名。而且一般而言做了https的话,可以将http访问强制转发为https访问,这在阿里云官方文档中也有操作指示。只是做了这个之后,更痛苦的事情就来了:我当时有三个三级域名,导致虽然我www的域名能很好的跳转变成https,但是其他两个会变成类似这样:
之所以会这样,是因为ssl证书是对应一个三级域名的,而开启强制https,则会将其他对应不上的三级域名也强行使用这张证书,所以就会到这这样。光看就知道这还不如都不要https呢!起码还能直接访问,不会报这种页面。所以那会儿就短暂的放弃了SSL的部署。
个人博客的搭建
对于我们这些学渣而言,总是喜欢搞这种花里胡哨的东西
之前在csdn里面写了一段时间的博客,浏览量确实还不错。那会儿有一种很充满正义感的想法(倡导?):大家选择不同平台写博客并没什么问题,但是请不要照抄好不好???我老是会遇到同一篇博文在好几个平台,甚至一个平台里好几个博主抄袭,甚至都不带原链接,或者有的原链接套娃现象。
所以我那时候就暗示自己,一定不要抄袭别的博客,因为我需要查阅的时候看着这些重复且参考意义不大的博文很痛苦,不想把这种痛苦也经由我带给别人。当然,对自己还有的一点要求就是 博文的质量尽量高一点,不像某些博文只是针对他自己的配置,基本情况都不说一下就发(后来虽然我也有这么写过,但是我觉得不太合适的博文就设为私密,只能自己看,日后完善之后再公开)
然鹅,我现在也能体会一点那些人的心情了。。。
回到正题,由于在这些专门的博客网站上发博客总是会有点限制,能DIY的内容比较少,加上一些没太所谓的原因,并以此为借口,自己就去研究搭了一个个人博客。
我一开始还想着自己写一个博客网站出来,结果在完成了极为简陋的写博文页面和浏览页面之后 我就放弃了。
我采用的是hexo框架,发布在自己云服务器的httpd服务上。hexo官方文档很友好,基本上看文档就能完成搭建和部署等操作。而且使用这种第三方的个人博客能给用户提供大量的主题,反正花里胡哨的,初次使用一定会被惊艳到的!
图床
写个人博客就要涉及到图床了,所谓图床,就是一个专门存储图片的区域,当然也可以是博客服务器本身,但是我的服务器带宽只有1M,所以还是算了吧。。。我选择的是阿里云的OSS,买了个学生特惠的资源包。可能会有人和我一样,觉得OSS,对象存储好像很高大上,感觉很难的样子。不是这样的,他的底层存储结构相对于常见的文件系统确实可能不太一样,但是这对于用户(我们)而言是透明的,官方的教程也很完善,跟着做轻轻松松能够在10分钟内搭建出来。在配置好对象存储之后使用起来是很舒服的:我用的写作工具是Typora,它内置了往文档内插入图片时的几种处理方式:
我选择的是PicGo-Core命令行版,千万不要被以上这些名词表面描述的给吓到了,其实真的很简单,配置好之后,当我往MD中以任何形式插入图片,这个图片都会自动上传到我配置的OSS上去,OSS访问带宽什么的都是与ECS独立的,而且真的很快,下个几百兆的文件,沾满我100多M的带宽那是绰绰有余呢。没错,OSS不仅能存放图片,大部分的文件都能存的。
后来
后来。。。我就来到了B站。。。 那么有些人就奇怪了,个人博客还不满足为什么又选择了一个平台。
是这样的,网站有个技术叫SEO,可以简单理解为网站在互联网上的曝光度。SEO越好,用户在搜索引擎中搜索问题就越容易在显示结果中靠前。而SEO主要和网站代码有关,我没这方面的研究,甚至百度索引都没进(搞不来啊,太麻烦了。不过google的倒是做了)。所以就又有点想借由第三方平台增加一下曝光度了。我们这些写博客的肯定不只是为了自己做点笔记,更希望能为当初和我们一样困惑着的网民解惑啊!
再后来
没错,我又回来了。。。因为B站毕竟不是一个专业的博客平台,相关服务不如csdn做得好。人们总是这样,怎么说呢?生在福中不知福?也不太准确,有点探索精神的人们,肯定不会因为一开始就选择了一个很不错的平台而感到满足,因为没有比较怎么会知道一个平台做的好呢?探索一遍得出结论,我觉得我这个行为也没什么毛病噢。
使用nginx
到这里为止,我的网站上有tomcat和httpd两个web应用,这会导致一个问题,这两个肯定都不能占用同一个80端口啊!这就导致要访问其中某个应用必然得带上端口号,这太丑了。所以有这个需求推动我去学习nginx。
之前没有需求的时候去学习nginx 完全没有动力,甚至学了一大半都不知道这玩意儿能干啥,在有需求之后,学习起来很快乐,最终效果也很好。这个故事告诉我们,学习技术要由兴趣驱动啊!
学完nginx之后发现,这可真是个大宝藏啊:之前折腾的https,不同三级域名指向不同应用等操作都可以由nginx统一,而且更加简单的解决。真后悔没早点学,如果你也是一个后端小白,看到我这篇文章的话,切记,在学习部署网站之前一定要先学nginx!他很简单,从头到尾就整一个配置文件而已,上手很容易。
到此为止,我对网站的搭建已经是很满意了:通过www能访问部署在httpd上的静态博客,通过其他三级域名能访问tomcat中不同的应用,而且这些都是可以https直接访问的。甚至还能启多个tomcat在nginx里面做负载均衡,如果你不知道这样做有什么用的话,我给你举一个例子:
假如你的一个tomcat出了意外,比如上传war包,他虽然加载了,但是页面显示不出来,你不知道怎么做,那当然是选择重启了。而重启的过程中,页面都不会有响应。但是如果同时启动了多个tomcat的话,可以先部署一个,在重启的过程中,负载均衡的tomcat能顶替提供正常访问,待重启成功之后,再重启另一个,这样相比之前单tomcat,能极大提高用户方的体验吧!
使用Docker
你以为到上面为止已经没有什么好完善了的吗?不不不,学习Docker为你打开新世界的大门!
在用上nginx之后,确实一切都变得简单起来。但是总有些不方便的地方:由于买的云服务器是学生机,加上tomcat机制不是很了解,导致不清楚为什么tomcat在短时间内多次重启会越来越慢,一开始只要十几秒钟,后面长起来可能都要10多分钟;由于用了多个tomcat,所以每次部署应用总是要不同目录访问来访问去,而且在复制tomcat的时候,有时候可能会忘记改端口什么的,导致一系列很麻烦的操作、配置文件也分散在不同角落。
以上只是我在运维中的一些问题,大家使用不同的策略来部署肯定会有别的问题。而Docker都能很好的帮我解决这些烦恼,没有理由不用他。现在,我的不同应用的配置文件基本上都集中在一个地方,然后通过数据卷映射到每个容器中。想要多个tomcat一条命令就搞定,tomcat容器启动速度也是不用质疑的,完全不会出现几分钟打不开的情况。不同应用的端口也能得到统一的管理。实在是太棒了。
Docker进阶
再次更新这篇博文已经是2023年1月了,然而上次是2020年8月。那么在这段时间我的服务器有什么新玩法呢?下面开始介绍:
上面讲到tomcat。我大学一开始学的是SSM框架,是要打war包部署到tomcat中运行的,但是后面SpringBoot就完全不需要了嘛,自带tomcat了。这个时候部署方式就发生了一点变化,需要自己能写一点DockerFile自己做镜像了,一开始出于懒惰这部分项目都直接独立于docker运行,后面还是太麻烦,所以花时间整合了一下。
针对简单的SpringBoot项目写DockerFile其实是很简单的,
- from jdk
- add jar
- expose port
- java -jar xxx IDEA集成Docker操作
更进一步,可以将Docker和IDEA集成一下:
从而达到跟IDEA正常运行项目一样,直接将项目做成镜像,然后在远程部署Docker实例。一键上云啊! (不过提到这个词,我还是out了,因为现在FC、Paas方便得多,还没深入用过)
原先SSM项目也差不多,只不过改为
- from tomcat
- cp war
- expose port
- startup.sh
而已。
CDN
虽然当前站点流量并没有达到瓶颈(不懂SEO其实排名并不好,没什么访问量), 但是不妨碍我想体会一下CDN的各种功能,CDN这块我选择了CloudFlare(因为有13可装)。几年轻度使用下来有利有弊吧。
弊比较好说就先说了,用了cf之后很明显!国内访问速度会变得特别慢,其他倒没什么。
好处就比较多了,它的功能特别丰富:它可以代替一些nginx的工作, 比如强制所有地址转https,涉及倒文件传输服务的,可以限制最大容量,以及他可以发通用证书,直接一个证书配所有域名,这个就爽(但是要生效他的证书就必须走cloudflare代理,但是开了代理就会导致国内访问速度变得很慢,所以如果要国内访问比较快的话其实还是要用别的证书) 。
另外,可以看得出cf特别卷,三天两头就发布个新功能,像图床、FC、Zero Trust(代替验证码的方案)等等等等(我全都没用过:))。但是已经接入这个平台了,以后看看可以方便的用上这些服务吧。
内网穿透
随着开始工作了之后, 内网服务开始变得丰富了起来。群晖、Unifi、home-assistant、openwrt、这些也都是一应俱全。但是这些都只能在家里的时候能够访问,所以加一个内网穿透可以说十分有必要,方便外地摸鱼(bushi)
不过内网穿透不是这一两年才开始搞的, 其实早在19年20年我就开始在用了, 只是那个时候应用比较少。 内网穿透还是用我熟悉的frp,完全够用。最近在看IPV6, 因为家里宽带升级到1000M了, 实测有100M的上行。IPV6运营商分配了一个60位前缀的地址,如果能用起来的话,直接就不需要穿透了,穿透还要局限于阿里云的5M小水管。
后面有缘再更新吧!
IPV6
时隔半年,2023年7月,我又来更新啦!
今年给家里重新办了宽带,还是用中国移动,但是升级到了1000M(之前都是100M),上行有100M!之前对于ipv6完全没有了解,但是由于自己家里宽带水平一下子飞跃了,所以就开始琢磨了一下。然后发现运营商对于IPV6居然这么大方! 直接给了个60位前缀的公网网段!这是什么概念呢,ipv6也分为网络位也主机位两部分,分别是64/64 ,简单算一下, 60位前缀的网段,一共可以分出 (2^64)*2^(64-60) 个公网ip,目前我想象不到未来有什么可能性能用掉这么多公网ip(可以发掘一下)。
我家用的网络设备提供商是
Unifi
和OpenWRT
,琢磨了一下,开启了IPV6,然后把个别设备接了公网IP,然后配了一下防火墙把部分端口映射出去了。外网用IPV6直连我的群晖,拖了一个文件上传试了一下,100M满当当,不要太幸福!!!看来通过阿里云5M小水管走内网穿透的日子要一去不复返了呀。但是实际这么久用下来,还是有些缺陷的,比如公司内部不知道为什么没有开启IPV6,当然不止公司, 其实没开启IPV6的地方还挺多的;又比如运营商给的网段也不是固定不变的,隔个几天就会换一批,有时候一两天就换,有时候一个多月才换。无奈只能加上DDNS,但是完全不影响性能好吧!
后续可能会考虑把更多服务部署到本地。不过还得考虑一下家庭宽带能否做这件事以及备案等方面的问题。
ALL in Notion
4月份的时候开始有想法要升级一下自己的博客(之前有一次面试被面试官刺痛了:你博客咋还用jQuery的呀?)。随着想法的推移(懒),整体思路经历了几个阶段:
- 改造成页面中集成交互的博文(不是嵌入codepen这种第三方的形式,而是更深层次的,参考GPS 工作原理 (longtian.info))
- 改成THREEJS项目,主页形式是自己的卧室,同时对接大量第三方,同步自己的状态(例如,正在开车、正在听什么歌、正在玩什么游戏等等),同时也包含正经的博客,但是相对会更偏3D主题(如果你完全想象不到,给你一个参考: Henry Heffernan - Portfolio 2022 去年这种项目新出现了很多,这个相对其实内容也没有这么丰富,我随便找的)
- 把博客集成到Noiton中,以上两种优化手段再以Notion集成为基础重新考虑
针对方案1,我的实际行动只是了解到了 MDX 库,另外在形式上还有看到过ppt形式的,例如http://slhck.info/ffmpeg-encoding-course/#/8 当然这还有很大的优化空间,比如分成两边,一遍显示demo的形式。
方案2,我在学习了将近两星期之后,成功做出了能实时显示我正在听的歌(Spotify API)的一个THREEJS组件,但是就没有然后了。
方案3,这两天正在进行中!在github上尝试了 nextjs-notion-starter-kit 和 NotionNext,觉得后者各方面都挺不错。这两天主要的工作量在于:之前博客都采用markdown,但是notion导入markdown其实并没有这么完美, 比如有的行内代码标记会消失、有的格式会错乱,表格内嵌图片会转成数据库等等,我每篇文章都要处理过去。
后续处理好了之后,我会先按自己的喜好再优化一下这个next主题,然后就会考虑上面说的两点优化方式。
<ins/>
SEO
正在消化NotionNext 作者的博客